梦蓝 |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的前朝和后宫
2020-05-13 15:03:3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(梦蓝的天空公众账号:wangml17303 微信:wml1544045)

据史料考证:宋仁宗之前,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帝王能以“仁”为谥号,或冠以“仁”。也许正因为执仁政,仁宗时期才呈现出最为璀璨的文坛盛景,同时,亦是文学才子们纵横政坛的盛景?!除了先秦的百家争鸣,恐怕没有哪个朝代能像仁宗年间,扎堆出现那么多灼目的文学家兼政治家:著名的文坛领袖“唐宋八大家”,其中就有六位出自宋仁宗时期,可是,不知何故,这样一位仁君却后继无子,爱女还爱上了太监?

(王凯和江疏影主演的宋仁宗赵祯和曹皇后)

湖南卫视首播的《清平乐》从“仁”这个角度,很好诠释了一代明君如何勤政爱民、重视才学、广开言路,隐忍宽厚、任贤用能,以及如何处理后宫与前朝的关系。

前面三个剧集,为后面情节展开奠定了基调。

剧集开首,从民间传说“狸猫换太子”中那个太子(赵祯)登基后知道生母另有其人开始切入,继而与嫡母刘娥心生嫌隙并开始争权,交代了仁宗形成仁厚隐忍性格的背景;接着,凌晨时分,皇叔八大王把大臣吕夷简堵在太后殿外,冷嘲热讥,吕还击:“ 外顺俯加急密件关乎社稷安危,无论何时,中书省都得亲呈禁中,召集两府御前议事 ”,从而交代了仁宗与太后争权及他后面要面临的烦杂政务。

第二集一开始是仁宗和垂帘太后及一群大臣在承明殿看八大王(支持仁宗认亲母)和吕夷简(支持太后刘娥主政)吵得不可开交,因为县令范仲淹要丁母忧告假守孝,仁宗借孝之名刺激太后,于是,刘太后报复,故意提拔无能的张耆至高位,遭仁宗老师(曾经的太子舍人)枢密使副使晏殊极力反对,然后,太后将晏殊罢相贬出帝都。

仁宗去送行,问晏殊:“ 何为不可为之事?若不可为之事为恶,君子当不为;若可为之事为善,而君上为此善事,成为不可为之事,君上便是昏君,不是吗?”

晏殊回他:“ 天下之大,包罗万象,有正便有邪,有阴即有阳,陛下乃天下共主,而非扬善惩恶的侠客和判官。”

仁宗又问:“ 明君当如何?”

晏殊答:“执国如执称,若想使称常平,君心当如镜,明辨善恶是非,再要执称之臂,有莫大的力道,才能平衡四海八荒。”

正是因为晏殊这一席话,让仁宗茅塞顿开,并为他之后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:明辨是非善恶,平衡各方势力(这也是掌权者必学的制衡术)。

为仁宗的执政理念加码的还有内阁宰相王曾,第三集中,太后不肯放权,朝堂上称早已婚配的仁宗年纪尚小,她需更用心理政,仁宗本憋着气,退朝后又逢宰相王曾来为仁宗讲解《尚书》,里面提到为君者,这也要忍,那也要忍,仁宗怒不可竭,于是,王曾写了一个字“ 仁 ”,说:“ 圣君谨慎源自于仁厚,圣君谨慎是怕犯错,而圣君的怕,恰恰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强大,君主持最高权柄,一言可福万民,一言可祸四海,若君王不仁,不以万民之苦自苦,自可专权独断,任性而为,不必怕,更不必忍。

简而言之:明君必然仁而忍!

此后,无论是面对朝臣争吵不休、彼此攻击,还是重用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改革去三冗(冗官、冗兵、冗费)遭到利益集团强烈抵抗,还有处理与契丹、西夏和辽的”国际“问题,以及对待后宫妃嫔、爱女与宦官宫女等问题,仁宗无不采取”仁“'忍”去处理和平衡各方关系。

满朝大臣似乎谁都敢和仁宗抗辩力争,他不生气、容忍着或干脆不理不睬。

范仲淹就经常在朝堂指责皇帝,作为西夏边关守将、战前却作出“  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,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” 这种大泄士气的《渔家傲》词,结果还真打了打败仗,虽然范仲淹主张守,是韩琦力战、其手下冒进,才导致几万将士全军覆没,仁宗都从没怪过他动摇军心,更别说下狱砍头,对韩琦也只是流放,把主要责任归于自己立威心切。即使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等被一再流放,仁宗也只是为平衡各方势力、稳固朝政而为之,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晏殊、范仲淹、欧阳修、苏舜卿这些才华横溢的臣子们的欣赏和赞叹。

他也能忍受铁面包拯唾沫横飞、喷到自己脸上、边用衣袖摖试边耐心听着;当仁宗提升爱妃无能的伯父至高位为徽宣使时,任职监察使和谏官的包拯更是带了几人将仁宗围住、不准他离开,众人气势汹汹,指责仁宗,他无可奈何,自知偏袒爱妃理亏,便任由他们七嘴八舌对着自己喋喋不休和咆哮。

他甚至能容忍出身寒微小家子气十足、狭隘癫狂、低能的王拱辰在朝堂上披头散发当着群臣逼迫自己罢黜范仲淹等人,最后还听从了王拱辰的谏言。

对全剧中唯一一个被君子党称为大奸之人的夏竦,仁宗亦是抱着无限宽容和欣赏的态度,觉得他开始不过就是贪财好色,这也正常,后来因为石阶等耿介君子们都骂他大奸、排斥他,所以他就真的变奸猾了,可是,他处理西夏等问题是有功的,是一个有能力也刻苦好学之人。当仁宗派亲信皇城司张茂则带去自己的问候和体恤时,流放外地的夏竦感动得老泪纵横,捧出成册的、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的古文成就。

纵观以上,虽然,庆历新政历时一年多以失败告终,为缓和社会矛盾仁宗将范仲淹等为首者全部流放,但它为后来的王安石变革开辟了先河。也许正因为仁厚,所以宋仁宗注定不会是一位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者,他称不上丰功伟绩,但当真称得上仁君、明君:他在位四十二年(含太后垂帘的11年),可谓政通人和、国泰民安、边境亦算安宁,经济文化都得到极大发现,发行了历史上最早的纸币“交子”;据有人统计,仁宗年间有诗词等著明文学作品传世的多达四十多位,还有编撰《资治通鉴》的史学家司马光,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《武经总要》《崇文总目》等,最有名的当属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“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.........。

在后宫,仁宗同样是仁忍宽厚的,从不责备不小心犯错的太监宫女,哪怕是皇后侍女与近卫私通,他亦竭力为她开脱也是想护皇后周全;他的最爱张贵妃任性撒泼、无理取闹、甚至逼迫他为自己的伯父升官,即使再气恼,最后也都接受。张贵妃连生三女都夭折,最后自己年纪轻轻病亡,仁宗伤心不已,甚至不顾众议、也不顾曹后尚在,追封张为皇后。

单从剧集来看,宋仁宗的后宫是简单的,有一个青梅竹马、人畜无害、为之生儿育女亲人一般的苗娘子(乳母之女);嫡母薨逝后,无才无德愚蠢鲁莽的郭皇后很快被废;祖父尚书令配享太庙的曹皇后入主中宫,她德才兼备,无人不服(当然,除了仁宗那个宠溺的张娘子之外)。后宫不得干政,曹氏家族再有权势,也是军功,不得左右朝政;张贵妃出于对皇后的嫉妒和打压,后来干政,为伯父强要官爵,仁宗答应擢升张娘子伯父任徽宣使,但规定此后,后宫所有嫔妃家族不得入内阁,从而杜绝了前朝与后宫勾连左右朝政的局面。

仁宗对长女徽柔百般疼爱,当女儿和宠妃彼此嫉妒冲突时,他都是先压下一头,回头又耐心哄另一个,只可惜,其他儿女还是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,尤其是爱女不喜欢父亲选的驸马,爱曹公子而不得,嫁给驸马不幸福,受打击后转而依恋陪嫁的宦官梁怀吉,这给了仁宗致命的打击。

对张贵妃而言他也是位好丈夫,仁宗更是一位好父亲,只是,再耀眼、再努力的人生都会有遗憾,其儿女凋零,爱妃早逝,终是悲哀。

至于曹后居于中宫二、三十年,却始终没有诞下一儿半女,也许确实相貌平平,皇帝不喜,又或者仁宗亦难逃权力的魔咒:帝王总是多疑。他始终忌惮有强大背景的皇后,故意疏远.......

历史已成烟云,所有的文学和影视作品,都是后人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和偶尔考古发现,加以想象而成,无法还原全部历史真相。但,或多或少也还是可以还原部分历史真相的,从而启示某些后来者:无论是居于庙堂,还是处于江湖。

(梦蓝写于2020.5.11)        

图片来源网络,编撰梦蓝的天空,版权归梦蓝的天空所有

欢迎转载,请注明梦蓝的天空公众号和微信号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